在新興技術迅速發展的“大安全”時代下,網絡安全已成為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群眾福祉的重大戰略問題。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總體國家安全觀🗂,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2017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主題在全國上下拉開序幕。為幫助學生了解最新的網絡安全動態,提高網絡安全防範意識🤸🏿,2017年9月20日,我校在中北校區科學會堂舉辦了“網絡空間安全”主題講座。活動邀請了中科院院士🦸🏼♀️、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工程學院院長何積豐教授為近400名同學講述網絡空間安全相關知識🗝。
何積豐院士詳述了網絡空間安全的起源🤙🏼、組成、現狀和國際動態☝🏽,並從工業控製系統角度,重點對目前我國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方面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法和未來發展進行探討🙎。何積豐院士指出🤵🏼♂️🦐,“網絡空間與金融、能源、交通等關鍵基礎設施融合應用🧔🏿♂️,帶來了諸多安全風險和挑戰,信息技術天生脆弱,關鍵基礎設施除了面臨傳統風險外💽🫎,還將面對來自網絡空間的新型威脅”。不僅如此,網絡空間給傳統認知帶來的沖擊及對物理世界的影響也日益突出🧑🦽。何積豐院士對多個網絡空間安全威脅案例進行列舉與剖析👩🏿🚀,使同學們對我國網絡空間安全及建設現狀、網絡空間安全面臨的挑戰有更直觀而深刻的理解👰🏼♀️。他說,“我國的網絡安全存在以下問題:核心技術不自主🆑,基礎設施防禦能力弱,新興媒體輿情管控滯後,體系建設不完備;缺乏系統性的基礎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研究,缺乏國家級研究基地,缺乏人才培養機製”👋🏼,因此我們需要抓緊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建設工作✩。
何積豐院士進一步指出📟👨👩👦,在我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深度互聯互通的狀態下,工控系統也面臨來自內外部的多重威脅。工控系統安全性體現在智能化工業生產的全生命周期,這也是工控系統安全與其他系統相比的特殊性。如何保障工控系統安全?何院士認為🦨,工控系統需落實兩方面安全🙍🏿:一是功能安全🙇🏼♀️🚴🏻♂️,二是信息安全💂🏿♀️。功能安全指所考慮的物理單元沒有對外部的不可接受風險👩🏽🦳,而信息安全則是指物理單元是否收到外部的不可接受的風險🧑🦰。工控系統安全的根本目的是使內部系統不受內部、外部🪨、自然等因素的威脅,實現通信可控🤌🏽、區域隔離🔩🙋🏻♀️、監測預警。面對來自不同層面的安全威脅👈,必須從加強保障能力建設👼🏼、提升安全防護技術、轉換安全思路等方面保障工控系統安全♛。
(註: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圖片來源於網絡)
根據2017年Garner公布的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顯示,人工智能、沉浸式體驗🧟♂️、數字化平臺是人們期望最大的新增長點🚌🛐。然而🧚🏻♀️,在何院士看來,這些新增長點卻是“危機四伏”。“人工智能技術既是盾又是矛。”何院士認為,人工智能的優勢在於能幫助建設行業體系🍊,使網絡行業從過去的被動轉到如今的主動。然而,同時它也是一把“矛”,是武器🏔,因為它可以破解數據⏭、做網絡攻擊💪🏿,攻擊代碼。與人工智能一樣🖖🏿,數字化平臺也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𓀁,如食👩🏼🦱、住,行🥳、消費和娛樂等。何院士表示,虛擬現實、增強現實👏🏼🧝🏽、4D打印等沉浸式體驗🎽,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泄露身份和位置隱私🥡、視覺恐怖主義、僵屍網絡病毒、非法權限獲取等安全問題,而這些問題現在並沒有引起人們的充分關註🤸🏿。何積豐建議,泛在智能與網絡信息安全“聯姻”,更好地支持跨域協同式智能🐫🐹,交互式群體智能與分布式邊緣智能 ,如此才能應對新興技術帶來的安全新挑戰🕑。
何積豐院士的講座脈絡清晰🤽🏻、深入淺出、字字珠璣、言之鑿鑿🌪,為同學們科普了網絡空間安全相關知識,激發了同學們投身國家網絡空間安全建設的熱情。何積豐院士所展現的求真致用的學術精神和心懷家國的使命擔當深深地感染了在場的師生🫰🏼,他充滿智慧的發言和諄諄的教誨贏得了師生們的陣陣掌聲。